尘缘文学

尘缘文学>雄霸三国 > 第九十八章 再拒(第1页)

第九十八章 再拒(第1页)

(小燕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北军五校

“秦颉杀韩忠后,贼军又立孙夏为帅据守宛城。此次贼军战意坚决,故技难施,这才拖延至今。”

身为南阳郡功曹,黄忠自然是南阳太守秦颉麾下的指挥核心人员,他臭着脸讲述战局进展。

秦颉是荆州南郡人,原来是江夏都尉,朝廷车裂马元义,在张曼成尚未造反时就调遣秦颉入京任用,半路上因南阳太守褚贡被杀,就以秦颉为太守,主持南阳战事。毫无疑问,秦颉是大将军何进一系的,这一点魏越不需要证据去推断,就因为他们是荆州老乡,就因为秦颉是寒门武人。

饮着青木园中的清酒,黄忠神情苦涩讲述着南阳战事过程,荆州军马配合右路军战,属于南方战场。虽然他们也是连战连捷,可宛城几度易手,而前后战事又缺乏有决定意义的歼灭战,战争始终围绕宛城进行,这让右路军方面上下脸上无光,甚至现在皇帝已经有换帅的主张。

原来的北路军以寡少之军深入冀州,在太平道的老窝里左右突撞,打下的战果无比璀璨;左路军就不说了,先是皇甫嵩救援右路军,又有长社大胜,再后荡平汝南、颍川黄巾主力,解决豫州黄巾后又东进扫灭兖州黄巾军主力,如今已进军冀州合围广宗,即将捣毁黄巾军大本营。

北路军、左路军功勋之盛一言难尽,相对比下来右路军实在是毫无光彩之处。

谁都知道现在镇压黄巾军只是时间问题,最大的功勋已被北路军、左路军拿走,右路军还剩下什么?右路军缺乏耀眼功勋,那荆州兵马自然也是灰溜溜的结局,吃不到多少这场战争的红利。

黄忠讲述下,魏越也觉得右路军倒霉,更为黄忠觉得惋惜……张曼成是黄忠率兵伏击突袭时射杀的,可万军之中没能把张曼成的首级抢出来,又缺乏有力的人物佐证,结果这么大的功勋就与黄忠没关系了。

张曼成被杀后贼军混乱之际荆州军第一回夺回宛城,而贼军以赵弘为帅来攻宛城,为避免遭到围歼兵力劣势的荆州军撤出宛城保存实力继续牵制黄巾军。右路军抵达战场后,垒土为山,声东击西猛攻之下,赵弘战死,这次汉军夺回外城。

残余的黄巾军又推举韩忠为帅,内城又坚于外城,失去外城墙的黄巾军突围不得只能死战固守。右路军攻打收效甚微,朱儁又不愿意接受韩忠的投降,而是撤去东南兵力,从西北两面进攻;韩忠见可以突围就率军突围,结果军心混乱被右路军掩杀斩首过万,官军第二回夺回宛城。

韩忠率军投降后被秦颉杀死,降军担心遭到屠杀,又夺回宛城。宛城实在是太大,右路军加上荆州军也就一万八千人,入驻宛城可以守住,可那样的话就会被黄巾军围困,失去主动权,只能任由黄巾军宰割,看着黄巾军壮大而无能为力;故而,防守空虚的宛城就在右路军眼皮子底下被降而复叛的黄巾军给夺走了。

这事儿怎么说呢,魏越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右路军,看黄忠阴郁的脸色也能看出来一点。

实在是南阳太守秦颉太过激进,黄巾军各部还没有解除武装,更没有免罪、遣散,你就把人家推举出来的大帅给杀了,其他黄巾军谁敢解除武装?这不,秦颉一激动杀了韩忠,黄巾军也是激动之下夺回了宛城。

结果就是这回黄巾军推举出来的孙夏不投降了,更没有突围的意思,而是一心加固外城,似乎真要死磕到底。

右路军声东击西之计、围三缺一之策恐怕很难再奏效,如果真要强攻宛城,就右路军现在两万多的军队砸下去,也不见得能砸出一个多大的水花。

右路军的兵力虽然少于左路军,可比当初的北路军也不差多少,为什么会打出这种纠缠不清的烂仗?是将帅犹豫难决还是军士不够精锐?难道是兵力不够?兵力没问题,问题在兵力配置上。

“可惜,右路军若有一支骑军,岂会拖延至今!”

魏越思来想去就看出了右路军、朱儁的劣势,比起北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缺乏骑兵自然也就缺乏收割力量。即便野战伏杀张曼成,把韩忠赶出宛城,可就是没有足够的骑兵去扩大战果!

他这么一感叹,让黄忠、鲍鸿神情一变,两人互看一眼都看到对方惊诧,似乎不是对方给魏越泄露了右路军的机密。

有了这个认知,再想到光凭黄忠口述战争经过,魏越就判断出右路军失利的短板之处,实在是令人震怖的机敏!

黄忠正要开口转移话题,就听魏越问:“黄兄这回入京,应该与骑军有关吧?”

黄忠干干做笑,并未否认而是为难道:“此乃军中机密,非某所能谈。”

见他默认,鲍鸿抢先开口:“扬祖部曲多是河北健骑,若扬祖愿意回乡招募千余骑士,鲍某可向大将军处担保、举荐扬祖。”

魏越陷入犹豫,他的确在犹豫而非做样子。

留在京中因卢植、北路军冤情而不仕,有一种赌气任性的情绪在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展现自己立场的姿态。可这种姿态是建立在他的功勋之上的,若没有人去渲染、宣传他的功勋,除了北路军、卢植、关心战事的军官外,谁会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