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文学

尘缘文学>西安事变怎么回事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不可轻视的力量。他开始为东北军的前途和出路而忧虑:这样和红军打下去,打回老家去的梦想还能成为现实吗?这时,一二九运动爆发,南京的青年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ldo;停止内战,一致抗日&rdo;的吼声就响在张学良的身边。在全国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张学良也想尽快从内战的泥潭中拔出脚来,把枪口对准侵略者。但是,出路在哪里呢?困惑中的他想起了老朋友杜重远。杜重远是吉林怀德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奉天省(今辽宁省)总商会副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与阎宝航等人成立&ldo;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rdo;,一面进行抗日宣传,一面声援东北抗日义勇军。不久又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创办《新生周刊》。该杂志因刊登《闲话皇帝》一文,被日本驻沪总领事认为是污辱了日本天皇。杜重远因此被判处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张学良在南京开完会后,秘密到上海会晤了仍在狱中的杜重远。杜重远诚恳地批评了张学良过去的错误,建议他联合红军抗日,并指出,杨虎城有抗日进步思想,身边又有一批爱国之士,可以与他合作,以形成西北大联合,共同抗日的局面。杜重远的一席话,使张学良受到很大启发。此后,他又找了从苏联回国的东北义勇军将领李杜,希望李杜能帮助他沟通与苏联的关系,并郑重请李杜替他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相机进行商谈。在上海的最后一天,张学良又专程拜访了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女士。宋庆龄在听了他的倾诉后,热情鼓励他要振作精神,用积极抗日的实际行动来改变&ldo;不抵抗将军&rdo;的形象。张学良的此次上海之行,使他那长期郁闷的心中透进了一缕曙光。他已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但是,怎样才能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呢?

三、&ldo;虎将&rdo;杨虎城1935年11月的南京,虽然刚刚立冬,但严冬的寒意已笼罩了这座扬子江南岸的古城。人行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早已秋风落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无力地摇晃。首都饭店的一间客房里,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张学良正在为109师兵败直罗镇而双眉紧锁,坐立不安。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进来的是一位典型的关中大汉,只见他魁梧的身躯,黑红的脸膛上,两道浓眉透着倔强不屈的性格。他就是南京政府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杨虎城也是从西安来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全大会的,但他没有住在代表们下榻的首都饭店,而是住在十七路军驻京办事处。今天他是专门来拜访张学良的。俩人的部队都驻扎在陕西,被称为西北&ldo;两只虎&rdo;,但东北军没入陕之前,杨虎城是陕西省的最高军事长官,自&ldo;西北剿总&rdo;成立后,他就要受张学良的节制了。从外表上看,他俩都是一副标准的军人风范,但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张学良英姿勃勃,年轻气盛,杨虎城则使人感到深谋远虑,沉着稳健。与张学良子承父业、青云直上不同,杨虎城今天的地位,全靠自己二十多年在腥风血雨的搏杀中,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杨虎城,又名虎臣,陕西蒲城人,1893年11月生。自幼家境贫寒,只念过两年私塾,童年时就到一家小饭馆当徒工,烧火打杂。1908年,父亲杨怀福遭仇家陷害,被清政府绞死在西安,这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痛。父亲的惨死,使这贫苦的家庭如同雪上加霜,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15岁的小虎臣,上有老母,下有幼弟,债务累累,生计无着,使他对清政府的仇恨逐渐加深。不久,他和当地一些年轻人成立了&ldo;中秋会&rdo;,打富济贫,扶弱抑强,会员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人。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杨虎城率领中秋会部分成员参加了陕西反清革命队伍,多次在乾县、永寿一带与清军作战,击败清军,后因不满队伍内部的腐败现象而退伍还乡。蒲城东南乡有一个大恶霸李桢,勾约官府,仗势欺人,强占民女,作恶多端。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1914年,杨虎城集合一批人,打死了李桢,为东南乡百姓除了一大害,受到贫苦农民的称赞,却也因此遭到官府的通缉。杨虎城被迫走上了&ldo;刀客&rdo;(陕西江湖人物的一种)道路,浪迹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1915年,袁世凯称帝,杨虎城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朝邑、华阴一带与袁军作战,武装力量不断壮大。这次军事行动结束后,他被委任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营长。在此后的&ldo;护法&rdo;之役中,他拥护孙中山的主张,转战关中,功绩累累,名扬三秦。陕西靖国军被直系军阀分化瓦解后,杨虎城拒绝收编,&ldo;保全革命人格&rdo;,坚持&ldo;靖国军&rdo;旗帜。后转战千里,退驻陕北。到陕北之后,杨虎城一面整训部队,一面派人与孙中山联系。1924年1月,孙中山通过杨的代表,批准他为国民党党员。在追随孙中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他历尽沧桑,几遭磨难,却始终未能如愿。此时又身患重病,心情更加愁闷。就在这时,著名教育家,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为杨虎城介绍了中共陕西地区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魏野畴(公开身份是榆林中学教员),两人一见如故,多次彻夜长谈。魏野畴向他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宣传共产党的纲领、主张。魏野畴的话,犹如一泓清泉流入龟裂的土地,使杨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