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文学

尘缘文学>石矶西畔打一准确生肖 > 第98章 见招拆招(第1页)

第98章 见招拆招(第1页)

第98章见招拆招

第一轮十二场比赛,每个场地都有两名裁判坐镇。文龙在打电话的时候,有两位道长正在复盘。

其中一位道:“虽然有所取巧,但时机把握得天衣无缝。关键在于速度奇快,确保了战术的成功。据说他上一轮曾追上过‘鬼见愁’。”

另一位叹了口气:“哎,我们的这些孩子大多缺少历练,净被人牵着鼻子走。看来下一步得多安排他们见见世面。”

第二轮比赛在午饭后两小时进行,同样是六场比赛同时进行。文龙休息完毕,走入场地,眼中出现了一位身材敦实的年轻人。

二人相互报号:

“青城文龙。”

“仙室张九。”

张九说完,顺势摆了个云手,原来是一位太极高手。

关于太极拳的传承,历来莫衷一是。一说是戚继光在中州驻军时传下,名曰炮锤。后由冀州人杨露禅学得,兼获《太极拳论》,与武禹襄等人共同研习,最终得以成形。此拳到了京师后,颇受达官贵人的追捧,为了照顾那些爱好者,又做了不少柔化,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说是张三丰所创。不过张三丰在历史上至少有三个,跨度从宋末到明初。好在元代不过几十年,仨人没准就是一个,所以这个说法也很有市场。也有人说,太极本就有两大流派,一是以陈杨为代表的北太极,一是以仙室为代表的南太极。前者更重克敌,后者更重修炼。

其实从晚清到当代,总共才一百多年,有些事便说不清了,无外乎利益使然。不过太极拳自入世以来,历经前清、解放前后三个时期,均受到高层人士的重视,在拳术中可谓独此殊荣。

张九摆出架势后,便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入定,仿佛文龙不存在一般,把文龙看得一楞,心说这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要是俩人都不动手,将被视为消极比赛、双双弃权。他见对方一副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只好先行出手。

本来他可以不理会张九的架势,直接迎面痛击,但毕竟这是传武,有些不太礼貌,因此主动接手。不料一搭上手,顿觉对方吞吐变化、遇触即转,自己险些被带得一踉跄,这才明白有些轻视了天下英雄。

与现代搏击不同,以柔克刚、以根欺梢的接触式打法,是内家拳的主要特征,也是其能一直用到老的重要原因。武功是个系统工程,前人研习内家拳,之前先要学练各种基础拳法。就像上学,要从小学上到大学,看似周期很长,但基础扎实全面,能应对各种局面。所以*******或镖师,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

后来到了民国,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才出现了以教学为生的职业武术家,并细分出了若干垂直领域。所以直接上手内家,看似路径更为直接,其实难度更大,能实战者,百不存一。

文龙看对手的表现,知他多半专精一路,便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快打慢,手脚并发,未等张九接手,立即变招。如此一来,场上形势急转。

张九的反应、速度、身法均不如文龙,见他不按自己的套路出牌,指东打西,虚虚实实,顿时身上挨了好几下。好在文龙没揍他脸,否则已是鼻青脸肿。

既然做不到以静制动,张九也只好跟着动了起来,节奏全被对手带跑了,没过多久就气喘吁吁。

真正的明家里手,早已化本能为良能,不会出现反应不及的情况,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逼着文龙接手。到了那时候,考教的便是双方的功力,或硬打硬进,或以身捆人;更有甚者,惊弹抖炸,中者立仆。

说来也巧,这一场其中一名裁判,上一轮刚轮值过文龙的比赛。按说以场中形势论,可以直接判张九负;但这位不想让文龙赢得太轻松,加之文龙出手不算重,所以一直冷眼旁观。这下可苦了张九,文龙也平白多耗费了不少体力。

赢下张九这场,晚上还有一场六进三的比赛。一天三场,对任何一个选手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文龙虽然体能出众,但其他人也不是白给的。前两场看似赢得轻松,但同样是全身心的投入。这也是搏击比赛看似没多久,但每个拳手都精疲力竭的原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